天下无呆 发布的文章 - 天下无呆
**手机版登陆界面按钮/>
** 显示logo图标语句/>
首页
老年用品
辅助定位
APP下载
意见建议
赞助平台
关于我们
开始搜索
1
什么是混合性痴呆?有多少患者是混合性痴呆症?它的危害更大吗?
500 阅读
2
与失智症共生:学会当自己的医生
423 阅读
3
关于九期一(甘露特钠)疗效调查
407 阅读
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要点
374 阅读
5
同型半胱氨酸是最准确的独立健康指标
241 阅读
最新研究
治疗体会
照护交流
名医推介
心情驿站
AD知识
搜 索
标签搜索
视频
非药物治疗
AD
症状
意见反馈
照护
新冠病毒
大脑炎症
天下无呆
累计撰写
140
篇文章
累计收到
7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最新研究
治疗体会
照护交流
名医推介
心情驿站
AD知识
页面
老年用品
辅助定位
APP下载
意见建议
赞助平台
关于我们
找到
129
篇与
天下无呆
相关的结果
2023-02-21
痴呆离我们还有多远
有好些患者来看病,告诉我说他们会经常忘记一些事情,比如,刚接了电话,需要转达的一些事情,撂下电话后一个事情岔过去后,就忘记了要转达电话本身这件事情;还有的烧水的同时看电视,结果剧情太吸引人了,就忘记了火上的水,结果壶烧干了……诸如此类的事情,问我是不是就是痴呆了。这个要看情形而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逐渐好忘记事情,有的是正常衰老,有的是病理性的老化。那么如何来鉴别两者呢?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忘记的事情,事后是否能够回忆起来?或者经过提醒是否能够回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不是病理性的老化,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时,经常会忘记一些事情,但是,事后可以回忆,或者经过提醒可以回忆的,就不能算是病理性的老化,即老年痴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一天天健忘,频率也会慢慢增长,正常老化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什么样的健忘属于病理性老化呢?我们都知道,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引起的痴呆属于病理性的老化,尤其是到了中晚期,进展的速度飞快,无论我们使用什么药物与康复训练的手段,效果都大不如初期患者那么有效,只能是对症治疗,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AD呢?因为只有早期发现,才能早期干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AD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隐袭起病,逐渐进展的,因此,在疾病的早期,容易被家属与周围的人忽视,认为年纪大了,忘事是正常的。上一节我讲了,同样是忘记事情,原因不同,结果不同,因此,需要仔细分辨,忘记事情的特性是属于生理性老化造成的,还是病理性老化造成的,如果忘记事情的频率越来越频繁,经过提醒也想不起来,那么就是病理性的老化,就要引起家人的重视了,越早到医院,越早开始生活方式与饮食、药物的干预,效果越好。因此,我们既要明了什么是病理性老化,发现问题,及早就医;同时又不能忌医讳药,掩耳盗铃,不承认有病,任其发展,将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间。那么对于早期病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国际上对于AD的诊断已经从痴呆期,提前到痴呆前期即轻度认知障碍阶段,2014年又进一步统一了临床前期主观认知下降的概念,也就是说,对于没有痴呆临床表现的潜在患者,也要高度警惕,高度重视,除了每年都要去医院进行一次系统的记忆相关检查之外,还要有意识地进行生活方式与饮食的干预,那么什么是生活方式与饮食的干预呢?对于有AD临床前期主观认知下降的人群,要鼓励多锻炼,即每周规律强度适量的运动,比如慢跑或者快走;避免情绪波动;多与人交流,增加社会交往;增加认知储备,即不断的学习,比如学一门外语,学习新菜的做法等等;还有我以前一直宣传的增加记忆的7个小动作(见好大夫在线韩璎的文章)。在饮食方面,有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和MIND饮食对身体健康都是有利益(详见本人前面的文章)。据研究,如果能坚持健康饮食,不仅能有效预防“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现代富贵病,还能减少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并能延缓轻度痴呆患者的病情进展。长寿的代价是痴呆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增加了,好像还是不久前,开会中经常会听到现在世界上每7秒钟就有一个痴呆患者;进而,又有一个数据说,每4秒钟就新发生一例痴呆患者;刚刚又有了最新数据说每3秒钟就有一例痴呆发生……我们该怎么办?看来痴呆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该如何准备来应付痴呆,这个世纪大病呢?美国总统的国情咨文提到了,二十一世纪将是精准医疗的世界,说白了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基因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那么对于AD,我们将如何开展精准医疗呢?AD分为两大类:家族性的AD,也叫早发性的,即65岁之前发病多见;另一大类,占比95%的是散发性的AD,也叫晚发型AD,通常的发病年龄在65岁之后。但是,临床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没有家族史的痴呆患者的发病年龄在65岁之前。查其基因,未必有引起家族性AD的常见APP、PS1和PS2基因突变。查散发性的AD易感基因apeo结果却是4/3或者4/4型的。有人会问,既然AD在我们的脑内了,为什么我们不马上发病呢?这是困惑了很多人的问题,为什么脑内有了AD相关的病理生理侵袭后,我们不会马上发病?不会马上表现为痴呆?因为我们有脑与认知的储备,可以代偿,因此,只有在失代偿的时候才会出现认知功能的下降,并且,由于认知下降,导致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才会被认为是痴呆了。因此这个病具有隐蔽性,不容易在早期被发现,除非专业人员,而且是专门研究老年痴呆的医务人员,经过了系统全面的对患者检查之后,才能考虑是AD的临床前期、轻度认知障碍期或者痴呆期。特别是对于临床前期,需要每年一次的长期随访,直至其发展成了轻度认知障碍,甚至痴呆,才能给出可信的诊断。从脑内有了相关的病理改变,到临床出现症状,这段“潜伏期”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平均也要十几年。潜伏期的存在,给了我们准备应付这个疾病的备战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抓住这个时期,开展早防早治,多学科多角度联合干预,将可以推迟疾病的发生至少5年。就会降低其医疗成本60%以上。因此,对于AD的早发现很重要,一级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让医生与患者家属团结起来,抗击世纪大病AD!文章来源:主观认知下降
2023年02月21日
2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2-17
当一位女性放弃工作,照护父亲十年
筱筱原本是北京一家幼儿教育机构的创办者。2012 年左右,她居住在老家的父亲心衰加重,需要有人近身照护。要么把父亲送养老院,要么自己照顾。权衡之下,筱筱选择了后者。代价是放弃事业和对自己孩子的长期照护。这是一场长达十年的反哺实践。从 39 岁到 49 岁,她用一段黄金岁月照顾父亲。在这个过程中,丧失自我是她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照护的世界很封闭。筱筱体会到枯燥、恐惧、挫败感乃至绝望;同时也有关怀、互相依靠和情感支持。她不愿将这种照护归因于「道德枷锁」「自我牺牲」。子女是否能照护父母取决于诸多因素,关键的是具体的情感关系。筱筱父亲活到了 99 岁。2022 年年底,当心电图显示出直线后,筱筱和家人没有对父亲进行有创抢救——完成了残忍而温柔的最终契约。以下是筱筱的自述:晒太阳父亲是在 86 岁时诊断出心衰的,加上已经耳背、腿脚无力,需要人帮忙照顾。我们也考虑过将父亲送养老院,但母亲很抗拒,她听说养老院都在虐待老人,也不信任护工,不能接受陌生人来家里。她和父亲哭诉:你是觉得我不好吗?我不舍得你离开我。你活多久我伺候你多久。她当时也 70 多岁,有一只眼睛接近全盲。从 2012 年起,我放弃了做幼儿培训的工作,孩子也基本不管了,一年有一半多时间,回到老家照护父亲。照护老人非常繁琐、全是细节。早上等他醒来,我把尿盆倒了,帮他穿好衣服,让他坐在沙发上,倒水吃药,把粥熬得容易消化,放点碱,比较香软。父亲喜欢吃脆脆的煎鸡蛋边,耗油生菜。再是喝牛奶、吃药、看电视。他认为我做的饭都从外面买的,只有厨师能做成这样。真让人生气。遇上天气好,我推他出去晒太阳,晒个三小时。边晒边转圈圈,身体左右前后都要晒到。再扶他在太阳地里走一走,练习活动器材。父亲晒着晒着会睡着,我就找个阴凉处,戴上耳机听听音乐。午休后他要练习走 7 层台阶。父亲是军人出身,性格好强、求生欲强,认为自己一定要运动。他数着数着就乱了,说自己走了 8000 步。怎么可能呢。我说没错,好棒!8000 步太棒了。我一直鼓励他。他也会鼓励我,说我做得好。他总相信自己能活到 100 岁。父亲是一点点老的,我也在慢慢变化,照护把人性格都磨耐心、磨细致了。老人就是蜗牛,你得把自己当做一个老蜗牛。我向来不喜欢拖沓,也在学会适应。我希望他不仅仅是活着,尽可能地保证他有质量有尊严地活着。我渐渐知道他喜欢什么。我父亲特别讲卫生,每天都要洗澡,脚光滑得都没有茧子。身上没有什么老人味。我们做了医疗级别的椅子,坐在上面洗澡很方便。我每天都会给他洗假牙,刚开始觉得恶心,用指甲抠掉污垢,再用温盐水泡一晚,清晨再拿纸擦干给戴上。家里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行为习惯布置的。卫生间里的扶手、扶手间距、凳子桌子的高度都重新调过。他起身走路就很流畅。老人都固执,矛盾冲突肯定有。有个事我们斗争了很多年。父亲喜欢裸睡,但他起夜上厕所四五次,很容易着凉。我说服他准备好棉袄,起床时一定要穿。三年来,我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我睡在他隔壁,两边门都不能关。父亲起床、咳嗽我都知道。耳朵要循着声音,时刻判断有没有危险。我就怕他摔倒。我要是做护工就是金牌的。我把带宝宝的经验用到老人身上。人生有个六年没有睡过囫囵觉。头三年为女儿,后面是为父亲。父亲就像个小孩,有时我批评他,他委屈巴巴说,人家也不是故意的,你那么生气干嘛?父亲很玲珑,有着丰富的处世之道。他知道怎么对我说话。老人都很在意精神交流。父亲 80 多岁就耳朵背了,讲以前参加战争的故事讲了上百次,说他们为何晚上过江,说他掉冰窟窿差点死掉……又讲转业后他去外省开荒。我给他录音、拍视频。只有那些旧时光让他有特别真切的生命感受。他跟外界大部分的联系都断了,但好奇心还是有,还问我「奇葩」是什么意思。帮他做喜欢的事,他精神就能快乐起来,而不是仅仅活着。整个过程,你会越来越了解这个人的情绪,照护的不只是衰老肉身,还是一个人的性格。老房子父亲住了三次院,每次都蛮危险。有一次他两只腿水肿,肿得皮肤发亮。他还说不疼不痒。有句古话叫男怕穿靴(怕脚肿),女怕戴帽(怕头肿)。我马上带他上医院,打了缓释针。父亲像一个老房子,一块块从内在坍塌。从他的腿脚无力到心脏,再到听力、视力、肠胃、记忆力……他的听力从 80 岁左右就不行了,我给他买过三四个助听器都不要。我明白,他是有选择地听他想听的。有时候就不想听我妈说他。有人说带娃总有明天的希望,带老人只有必然残酷的终点。我得面对这种对死亡随时降临的精神压力。自从肠胃失调后,他不是便秘就是腹泻。后来他有些失禁了。像我妈妈说,棉裤都不够给洗的。我买了个坐便器放他床上。有一回他摔了一跤。我听到咚地一声,再一看,他整个人斜靠着地下,身上糊满了坐便器里的大便。我问他脚痛不痛。确定他身上没有伤,慢慢把他扶到卫生间,全身洗一遍。我也沾了一身大便。我埋怨说一定要叫我,不能不吭声。但他始终不吭声。母亲在旁边说,别说他了。母亲能体会到老人的羞耻心。我父亲一直说,又给你添麻烦了。我说没事的。我很快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必须收拾好。因为自尊心父亲不愿意穿纸尿裤,他也不会穿,标好正反面都不会。我是个女儿,也不好弄。我看过一个日本的新闻,里面一位老爷爷把他照顾了 40 多年的老婆推到海里。有时我也会很罪恶地想——到底什么时候会是个头?照顾我父亲这件事上,我跟我母亲的观点经常不同。比如之前,我妈妈不给我父亲换衣服。比如她总鼓励我爸多推着轮椅走动,我说他的腿没劲,万一走着走跪下来怎么办?这时候我父亲会劝架,想把我们拉开。我就会生气说,你知道什么?你耳朵也听不见?你知道我们在吵什么吗?心里实在累,我就晚上开车出去转转,按我们这的话叫「游车河」,看一排排昏黄的路灯让自己冷静。最让人焦躁的,是我目睹着亲人的日渐虚弱而无能为力。2021 年,父亲眼睛看不清楚,我带他去看眼科医生。医生说,就是老了。我如实跟他讲。我安慰他,医生说按照你的身体情况,你会在睡眠中离开的,这个年纪了也不会得癌症了。他的视力退化到没有办法写字和读报刊,失去了最后的精神快乐,越来越封闭。走路最多只能走一百米,从家门口走到小区花园,搭在轮椅上拖着脚走。最后一年,他说自己完全走不动了。他总在打瞌睡,一坐那就打瞌睡。当我怎么都做不出父亲能吃下的饭,无力感达到了顶点。他老说吃东西没味,我极尽所能做出鲜咸味,腌咸肉都觉得没味。他的肠胃已经失调,我买很多八珍糕,做成糊状每天喂他吃,毫无效果。就算身体机能逐渐丧失,老人还是有自尊的。面对父亲的羞愧我也无能为力。最后一个夏天,我给父亲洗过一次澡。那时他在我面前不是男人,而是一个小孩。主要是洗后背,我拿着毛刷给他刷,上面污垢、油垢、汗都全粘在一起。我父亲不好意思说,你看把你身上都弄湿了。我说,你这样想,会加重我的思想负担。我所做的事都是应该的。但他还是不好意思。洗完之后,他特别开心说,这一顿洗得真舒服啊。我也在学着接纳衰老。同时我也看到人在走向生命尽头时的挣扎。父亲经常在午休醒来躺在床上唱歌——唱那些熟悉的革命歌曲。他很害怕丧失语言功能,他想让自己保持清醒。绝不允许失去自我我身边没有人选择这样的照护方式。每个家庭结构不一样,你没法感同身受,有一些朋友对父母亲的抱怨非常之深,从来不愿谈起。我也不能站在道德高地去评价别人的做法。闺蜜们对我简直「痛心疾首」。她们都是律师、企业高管,坚信女性要追求事业,觉得我脱离职场非常遗憾,说我起点也高,本来要超越她们。我说我没法兼顾。我女儿建议我写东西。但我静不下心。女儿说特别喜欢我以前搞教育事业的状态。生了女儿之后,突然对教育很感兴趣,就去考了各种教育相关的证,包括蒙特梭利、奥尔夫音乐。后来我就在北京开了一家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很有意思,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性格,有不同的潜能。幼儿园的孩子们出去后也很受学校欢迎。但人只有心无旁骛才能做好一件事。我决定拿出 40 岁段的生命照顾父亲。是的,这是人生的黄金期,我也动摇过。但人生就是有遗憾的。错过就错过了,你能怎么办?我还会有未来,但照顾父亲就只有这段时间了。父亲对我的精神依赖非常重。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很生气。他说,你女儿已经18 了,好像不需要照顾了。他在看我。我说,我女儿任何时候都需要妈妈。他总打听我返京的时间,我解释,我也有家。我的身体不太好,也需要回北京看病。你得让我喘口气,我不能倒下的。我必须喘口气。在北京的家,我会活成自己最放松的状态。跟丈夫下馆子,去咖啡馆,去爬山,去博物馆客串讲解员,和朋友小聚,去探访许多我不知道的胡同。我在大学校园里行走的时候,学生们都礼貌地称呼我老师,虽然我不是,却让我有些小小的得意。我做过幼儿学前期,也照料过人的衰老期,人生的两头是最需要关照的。我喜欢关照他人,而不是出于道德枷锁。很多时候,这个社会的爱都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如果一生下来,我把孩子交给保姆看三年,你也觉得理所当然吗?老人,最后就跟小孩一样。但我静不下心来去看书了,我现在一看书,就想我爸现在怎么样了,老想着看监控,看他睡觉怎么爬上床,都要看一遍。比较幸运的是,我自己的家庭一直比较支持我这么做。我公公婆婆一直身体状态不错。丈夫个性温和,理解甚至欣赏我做这件事。我父亲住院,有时他也会给我父亲做早餐,让我睡得晚一点。他打心底尊重我父亲,我父亲也说他有修养。人跟人都是互相的,不能说我老公就妥协了什么。他总说我是标杆,到处跟人说生女孩好。我公公意外离世,他认为自己没有做好,跟我一对比觉得特别羞愧。我女儿个性自立。她高考时,我刚好遇上父亲住院,就把她一个人扔家里吃外卖。她说过,妈妈你放心我,我们以后还有时间,但姥爷不一样,陪一天少一天。反哺我父亲他生我时 50 岁了,已经算半个老人。他还有其他子女,生活在全国各地,平时联系比较少。越年老,父亲越放不下跟子女这种疏离紧张的关系。这里有复杂、旁人说不清的历史。我试图帮父亲松开这个心结。其实父亲心里一直有地方留给他们。但我的努力很多时候是单方面,无济于事。跟父亲强调哥哥姐姐的困难,他们年纪大了,有孙子孙女要照顾。不管别人怎么做,我有自己的做法。无论父亲有几个子女,而我只有一个父亲。女儿问过我为什么对姥爷这么眷恋。我小时候在南方长大,早晨是吃粉汤。父亲一个月工资要养很多孩子,还要给奶奶寄生活费。每个周末我们只允许在外面买一次早餐。父亲非常喜欢吃。他端回来一碗粉汤,把汤喝了,剩下满满一大碗粉全给我吃。我从小特别敏感,当时我八岁,就想着等长大后天天给父亲吃粉。这就是反哺吧。后来我做到了,他最开心的就是我带他下馆子,是吃我做的饭。有一次坐长途汽车回老家,我爸躺在我胳膊上睡着了,两个小时,我一动不动,手都肿了。等我父亲 97 岁了,住院打点滴,老人打缓释针很慢,半夜两点才打完。但他睡觉老动,一动就大鼓包,得重新扎针。我很心疼。我就搬个小板凳趴到他床边,拉着手不让他动。他出院之后,我睡了好长的一个觉。父亲经常教我,不要被别人欺负,不要害怕,不要低头,要敢回击。遇到事情,大不了你就回家。他使我成为一个不容易害怕的人。我希望他在衰老面前不那么害怕。这些年,我从来没跟父亲说过一句「我爱你」。我们这代人不这么表达。有时候我会跟他抱抱。我说,我这么照顾你,是让你不要难受。你对我最大的保护就是让我不要难过。你希望我难过吗?他说,不希望。他对我最高的评价就是「忠心耿耿」。我跟我爸也不是没有矛盾,小时候调皮,我爸老打我。长大后也没有按他的安排工作。他是个比较自我的人。我每年都给他过生日。我问他,我哪一年生的,他说不知道。问属什么也不知道。但是他非常了解我哥哥姐姐们是哪年生的、属什么。每一代人的想法不同。我跟闺蜜都已经说好抱团养老了,不指望下一代。我跟我女儿讲好了,我们这代父母都会进养老院,不用你们操心。未来我计划从事养老院相关的事业。我希望这所养老院不只是让老人活着,而是能给老人心理陪伴,帮助他们记录生命中的趣事,谈谈他们期待的葬礼。我还有母亲需要照护。我打算把她接来北京的养老院,我也去养老院上班,这样她能随时随地看见我,也能比较和平地相处。漫长的告别2022 年底,在新冠放开前,父亲在家离世,也算避免了更大的伤害。我父亲有预感。他说过老虎是要吃人的。去年是虎年,果然很多老人死去了。遗憾的是他没等到我。那几天,刚好遇到我夫家也有长辈去世,我回北京帮忙办丧事。结果差一天我们就阴阳两隔了。当时我从监控器里看父亲不舒服,是我打电话给 120 。接下来我就不敢看了。120 到了后,父亲的心电图已经直线。妈妈问我说要不要抢救?我说不抢救了,没有意义了。父亲能在家里离世,至少不会恐惧。之前我们讨论过好多次,他拒绝有创抢救,不上呼吸机也不住 ICU。他到死身上也没有一个刀口。之前我就和父亲讨论过,等真要走了,就不抢救了。依了父亲的意愿,也冲淡了我一些悲伤。前几年我有朋友母亲得肝癌死了,她妈妈之前说不抢救,父亲也同意了。真到了那天,她父亲说了一句,真的要放弃吗?她马上犹豫了。她被放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负责决定父亲生死。家人不想让病人难受,又想留住他。这就很难。以前我总会梦到父亲去世,然后哭醒。但无论你做了几次演习,当看到他没有呼吸了,冲击还是很大。他躺在棺材里,穿着我新买的衬衣、卡其色羽绒服和帽子,而不是花花绿绿的寿衣——他不会喜欢。我抱了抱他,浑身冰凉。在家给他守了一夜,平静了就说话,不平静了就哭。我问他,陪了你十年,怎么就不等等我呢?我想象中最好的告别是这样的:他躺在我怀里,我轻轻搂着他说,没事,一切都有我。你走吧,不要怕,往亮的地方走。几十年后,我会去找你。筱筱在陪父亲住院他走了之后我没做饭,什么也吃不下,20 天瘦了十五斤。我看到什么好吃的就想他再也吃不上了。后来我阳了,觉得高烧 39 度好舒服啊。告别很漫长,刚开始根本告别不了。有时,我能切切实实感受到他,哪哪都是他。有一天我去刷牙,我把牙刷拿起来,感觉他在旁边扶着轮椅站着,瞬间眼泪就下来了。但时间长了,我就感受不到他了。有件事情说起来很迷信。他走之后,到晚上 12 点,监控就看不到了,有人给我挡住一样。我忍不住去看。因为头七,我想他会不会按照规矩回来。我想他可能觉得我不应该看,就把监控器关了。春节,我做了七道他最喜欢的饭菜,摆在遗像面前。那个爱表扬我的父亲走了,我的方向戛然而止。关于未来还没想好,我还需要时间沉静一下。十年照护的世界很封闭,我喜欢探索,去陌生的地方认识陌生人。可能我会再去一趟土耳其。当地人们会用咖啡粉沉淀下的图案占卜,我想再占一次。(文中筱筱为化名)策划制作策划:猫雨 | 监制:王姐封面图来源: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剧照文章来源:丁香医生
2023年02月17日
68 阅读
1 评论
0 点赞
2023-02-17
核磁的磁场对人体有没有伤害?
上一期我们讲到,磁共振与X线和CT在成像原理上有着本质区别,这决定了其并没有电离辐射,那么,不禁会有人说,这种具有一定频率和场强的电磁波也应该被认为是辐射,从而引起射频损伤,因此,应该提出一个区别于“电离辐射”的名词叫“磁辐射”...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正常人体内约60%为水,女性由于脂肪多,水的比例实际上要比男性少5%。磁共振就是利用人体内水的比例大,氢质子核含量多的特点进行成像。核磁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主要在于两方面:1、较强的静磁场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MRI设备中最重要的部件--主磁体它的作用是产生一个高度均匀、稳定的静磁场,可以是永磁体、常导磁体或超导磁体。诊断用MRI设备的磁场强度(B0)通常在0.02-3.0T范围。就静磁场来说,对于目前所用的MRI的 1.5 或 3 T的强度,在这个强度下,对生物体功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做个简单的计算,3 T的磁场对体内分子的能量改变约为 10-2 J/mol, 而生物体内自身分子的运动能量在103 J/mol ,磁场造成的微弱改变和生物体正常运作的能量范围相差了五个数量级,所以其作用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当然如果体内有金属的话(例如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在磁场中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不良影响。有金属植入物的病人应避免做MRI或遵医嘱。另外做核磁的时候,不能带有磁性的物质进入,磁卡靠近后会被消磁。这时候又有人问,烤瓷牙和金属牙冠能做MRI吗?烤瓷牙,常用修复材料包括全瓷和金属烤瓷(镍铬合金、钛钴合金、金铂合金铸瓷材质以及金沉积)。全瓷材料为非金属,对磁共振检查没有任何影响;而金属烤瓷牙则因金属种类的不同对磁共振检查成像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金合金类贵金属对在磁共振检查只有轻微的伪影干扰,而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等非贵金属则会产生较大的伪影,对磁共振的检查片子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T2WI假牙伪影DWI假牙伪影这些牙科用合金在做磁共振检查时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只是对假牙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成像形成干扰。如果要检查的部位不是在假牙的附近,就不会影响到疾病的诊断,也就不需要拆除假牙。专家建议,首选的材质是全瓷和贵金属,因为这类材质既美观又几乎不会给人体带来过敏等不良反应,在做磁共振检查时也不会对诊断造成干扰。但是,如果选择了普通金属,也并不一定要在做磁共振检查前全部拆除,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的(如果是活动金属假牙,为了避免磁场使假牙移位,从而引起可能的呼吸道阻塞等不良后果,则应摘除)。2、用于激发信号的电磁波核磁里用的电磁波的能量是非常微弱的,在1.5T下,射频场的频率仅是63.9MHz,3T下是127.8MHz,即使是目前用于科研的7T,也才300MHz,远低于普通手机的从近1000 MHz高至约2000MHz的频段,远低于普通家用微波炉2450兆赫兹的频率,几乎不会有任何安全问题。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核磁共振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医疗检测手段。只要按照操作规范,完全不用担心辐射问题。作者:娄昕文章来源:主观认知下降
2023年02月17日
2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2-17
磁共振检查有辐射吗?
作为放射科医生,在给患者做检查的过程中,经常会被问及检查时间这么长,核磁有没有辐射啊、有没有防护Balabala....一大堆... 尽管到了21世纪的今天,即使医学素养很高医务人员对于磁共振的辐射问题也是一知半解,更何况普通老百姓。 磁共振即MR,曾用名核磁共振,很多人简称之为“核磁”,里面的核字,让大家浮想联翩,因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谈“核”色变,让你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原子弹爆炸,福岛核电站的泄露等,因此遇见“核磁”检查,大家就认为有辐射,对身体有害,其实不是这样的,此 “核”非彼“核”。此处的“核磁”是指带有正电荷的磁性原子核自旋产生的磁场。磁共振的原理就是一个人为制造的磁场,人体躺在里面,人体所含氢原子在强磁场下,经过一系列的射频脉冲(RF)激发、采集、转换信号,最终得到图像,所以磁共振检查是没有辐射的。由于磁共振检查是基于磁场变化而成像,体内有磁铁类物质者,如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属异物残留等,均不能做此检查,但体内植入物经手术医生确认为非磁性物体者可行磁共振检查。另外,X射线及 CT 检查技术,则是利用X线的电离辐射原理,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这种辐射是危险的,因此凡是有电离辐射的地方,都有“当心电离辐射”的标志进行警示,提示公众免受不必要的照射。磁共振检查是安全、无辐射的!!!作者:娄昕 中国人民解放军301总医院影像科教学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磁共振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委员,全军放射医学专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文章来源:主观认知下降&version=11020201&pass_ticket=FxnC1hJGJt20XMEKLdK9nxt5lR8l6JLHRpq6Xj7ZwW2R4mIZxgE25s2NTNoZXO19#wechat_redirect "主观认知下降")
2023年02月17日
4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2-17
FDA又批了一个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
编译 桨笃绘2023年1月6日,美国药监局(FDA)加速批准了阿尔茨海默病新药lecanemab,中文名仑卡奈单抗(商品名Leqembi)。2021年6月,FDA批准渤健的阿杜卡玛单抗(商品名Aduhelm)招来争议,一些业内人士评价为“自砸金字招牌”而且“危害巨大”。现如今,Leqembi获批上市,其疗效如何?副作用怎么样?仑卡奈单抗的商品名为Leqembi2023年1月5日,即FDA批准的前一天,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最新文章报告了仑卡奈单抗的临床试验结果:新药有效减缓了一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相较未服用仑卡奈单抗的参与者,服用仑卡奈单抗者在18个月内的认知能力下降要慢27%。(用药方式为每两周一次静脉注射。)全世界有超过5500万人遭受痴呆折磨,其中大多数(60% ~ 80%)患阿尔茨海默病(AD)。目前尚无已知的治愈AD的方法,但有一些经FDA批准的药物可减缓其进展并缓解症状,例如阿杜卡单抗(aducanumab,可减缓进展)和利凡斯的明(rivastigmine,可治疗症状)。需要指出,阿杜卡单抗和仑卡奈单抗一样,都属于单克隆抗体。2021年,阿杜卡单抗获得了有争议的FDA批准。在此之后,美国医保体系承诺覆盖被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AD、针对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仑卡奈单抗由制药商渤健(Biogen)和卫材(Eisai)生产,200毫克小瓶的批发采购成本为254.81美元,500毫克小瓶的成本则为637.07美元,根据卫材说法,新药每年的采购成本约为26500美元。作为一种实验室制造的抗体,仑卡奈单抗可用于治疗癌症、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新冠等病毒感染,其作用类似于人体制造的抗体。被引入体内后,单克隆抗体会像人体免疫系统一样抵抗感染。神经元对于大脑运转至关重要。然而,AD患者大脑内的神经元停止了运作和相互交流,最终死亡。根据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NIA)的说法,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蛋白质斑块积聚,对大脑造成很大毒性。据报道,仑卡奈单抗可以有效去除淀粉样蛋白斑块,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因为它能更早干预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且副作用更小。但关于新药副作用,NEJM文章提供数据:在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大约17%的人经历过脑出血,将近13%出现了脑肿胀,3%遭遇严重脑肿胀,并伴有意识模糊和视力障碍等问题,整体来看,14%的用药者经历了严重副作用。在未接受该药物的患者里,脑出血比例为9%,脑肿胀情况更是只有2%,总体上,未使用仑卡奈单抗的人只有11%经历副作用。一名患早期AD的65岁老人在参试期间死亡。当时他/她出现了中风情况,被紧急送往芝加哥一所医院,并通过静脉内给药接受了抗凝血药TPA治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中风的标准手段),但最终还是没保住性命。研究人员怀疑,TPA和仑卡奈单抗的组合导致了患者死亡。民众自然期望药物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阿杜卡玛单抗获批时产生争议,就因为在这两个方面似乎都没有说服业内。此次FDA再批准致力于消减淀粉样蛋白斑块的仑卡奈单抗,似乎没有掀起民众“追捧”的热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争议性。我们期望后续研究数据会进一步修正当下的阶段性结论,更期望精准治疗且安全的痴呆药物面世。资料来源:Lecanemab:How The FDA-Approved Alzheimer’s Drug Works And Its Possible Side Effects文章来源:世界科学
2023年02月17日
17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16
17
18
...
26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113号